并存革命智能账户合约块化的模挑战遇与机
看着行业里关于账户抽象(AA)的热烈讨论,我常常在想:这个被V神等大佬力推的技术方向,为什么在实际落地时总是步履蹒跚?作为从业多年的观察者,我见证了从EOA到SCA的转型之路,也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。
理想丰满,现实骨感
记得去年和几个钱包开发者聊天时,他们都在吐槽:"AA功能确实很酷,但用户根本不买账啊!"这话道出了现状——我们这些"布道者"对SCA的优越性如数家珍,可普通用户还在用着老旧的EOA钱包。这让我想起智能手机刚普及时的情形:功能机用户对新事物总是充满戒备。
目前阻碍SCA普及的因素确实不少:熊市环境下创新动力不足,迁移成本高昂,gas费让人望而却步...但最要命的还是开发难度。就像一个朋友说的:"我们现在连基本的用户体验都还没做好,哪有精力折腾这些高级功能?"
模块化:破局的关键
不过最近出现的模块化账户抽象让我眼前一亮。这个概念太妙了!就像把智能手机做成模块化设计,用户可以自由更换摄像头、电池等组件。应用到钱包领域,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基础账户和扩展功能解耦,让开发者专注创新,而不是重复造轮子。
想象一下未来的场景:用户可以在"智能合约应用商店"挑选需要的功能模块,就像在App Store下载应用一样简单。需要社交恢复?装个模块!想要批量交易?再加一个!这种灵活性正是EOA时代无法想象的。
技术实现的两条路径
目前行业里主要有两种实现方案:协议层和合约层。ZKSync和Starknet选择了前者,直接在协议层面支持AA;而以太坊生态则通过ERC4337在合约层实现,像Stackup、Alchemy这些团队正在构建相关基础设施。
我不禁想起2015年第一次听到AA概念时的情景。七年过去了,ERC4337终于让这个愿景离现实更近了一步。但说实话,进展还是比预期慢。就像我常对团队说的:"技术再先进,也得考虑用户迁移成本。"
工程难题:安全与灵活的天平
最近参与的几个项目让我深刻体会到模块化AA的工程挑战。碎片化问题尤为突出——每个团队都在造自己的轮子,标准不统一导致严重的重复劳动。这让我想起早期互联网时代的浏览器大战,最终还是要靠标准来终结混乱。
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。去年某个知名项目因为模块漏洞被攻击的案例还历历在目。模块化带来了灵活性,但也增加了攻击面。就像盖大楼,每增加一个模块都要考虑会不会影响整体结构安全。
Safe与Diamond:两种风格的探索
Safe的方案给我的感觉像是一个严谨的德国工程师设计的——安全第一,控制严格。而Diamond则更像硅谷极客的作品,追求极致的灵活性和扩展性。两者各有优劣,就像iOS和Android的区别。
在实际项目中,我更倾向于Safe的方案。它虽然保守,但经过数十亿美元资产验证的安全记录让人放心。不过Diamond的创新思路也很有启发性,特别是在快速迭代的场景下。这让我想起乔布斯的一句话:"创新就是把不同领域的想法连接起来。"
展望未来:开放生态的无限可能
最近Alchemy提出的ERC6900标准让我看到了希望。这个受Diamond启发的方案专门为ERC4337优化,可能会成为行业统一标准的雏形。就像当年HTTP协议统一了互联网通信一样。
想象一下未来的模块化市场:开发者可以像开发App一样开发钱包功能,安全审计机构提供认证服务,用户自由选择需要的模块...这种开放生态才是区块链应有的样子。
当然,道路依然漫长。就像我的导师常说的:"改变用户习惯需要时间,但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。"模块化AA可能不是万能药,但它无疑是推动智能合约账户普及的重要一步。让我们拭目以待,看这个领域会绽放出怎样的创新火花。
(责任编辑:挖矿)
-
作为一名常年在华尔街摸爬滚打的分析师,当我看到Coinbase最新财报时,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复杂。这家加密货币交易所巨头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季度里,给我们上演了一出"利润大增但股价暴跌"的反转剧。财报季的"预期陷阱"说实话,市场这次的反应让我想起了2018年的加密货币寒冬。Coinbase第二季度净利润高达14.3亿美元,同比数据相当亮眼,但这个成绩单却被交易收入环比暴跌39%的阴影笼罩着。这就好比... ...[详细]
-
区块链玩家必看!DeGame×OKX冬季狂欢节即将引爆游戏圈
各位游戏玩家和区块链爱好者注意啦!这个冬天注定不平凡——DeGame和OKX钱包强强联手,要在11月20日到12月3日期间搞一场轰轰烈烈的Web3年终大派对!作为一个在区块链圈混迹多年的老玩家,我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:这绝对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游戏盛事!一场前所未有的Web3游戏狂欢说实话,这些年参加过不少区块链活动,但像这次这样阵容强大的还真是头一回。想象一下,在白雪皑皑的冬季,窝在温暖的房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华尔街可不太平静,贝莱德和灰度这两家金融巨头的代表马不停蹄地往SEC跑,为的都是同一件事——现货比特币ETF。作为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业内人士,我不得不说这次的博弈确实耐人寻味。贝莱德的精心布局11月20日那场会议特别有意思。贝莱德带着精心准备的PPT向SEC官员展示他们的iShares比特币信托方案,重点讨论了实物赎回和现金赎回两种模式的选择。说实话,这种双轨制的提案相当聪明,既照顾了传统... ...[详细]
-
最近看到一起让人不寒而栗的网络诈骗案,让我这个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鸟都感到震惊。洛杉矶小伙Amir Hossein Golshan,这个90后年轻人的"创业故事"堪称现代科技犯罪的教科书案例。他用四年时间,把冒充苹果客服这个老套路玩出了新花样,最后把自己"创业"进了监狱。天才般的诈骗手法Golshan这小子确实有点"天赋",他把传统的电话诈骗升级成了2.0版本。还记得去年我接到过一个自称是... ...[详细]
-
谁能想到,银行业巨头招行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?就在上周,招行在香港的子公司招银国际证券突然宣布上线加密货币交易服务,这个消息在金融圈炸开了锅。银行业巨头的"破冰"之举说实话,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条消息时,下意识揉了揉眼睛。要知道在我们的印象中,传统银行对加密货币向来是避之不及的态度。但招行这次不仅做了,还做得相当漂亮。我仔细研究了他们的公告,发现招银国际这次拿到了香港证监会颁发的虚拟资产服务商牌照。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当我看到彭博社报道说币安要支付43亿美金和解金时,第一反应是:好家伙,美国监管部门这是要把币安榨干啊!2023年11月21日的这个大新闻,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"出来混迟早要还"。一场价值43亿美金的"分手费"这事儿说来话长。币安和美国监管部门的恩怨情仇,简直就是一部加密界的肥皂剧。记得今年6月份SEC起诉币安的时候,业内朋友开玩笑说:"CZ这次怕是要大出血。"没想到一语成谶。认罪协议写得明明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数字内容产业的老兵,我最近被Metale这个项目彻底惊艳到了。这不是又一个老套的内容平台,而是一场关于创作、分享和收益的革命!想象一下,你在咖啡馆里随手写下的一个故事片段,竟然能通过区块链技术变成可交易的数字资产,甚至可能成为你未来的被动收入来源——这就是Metale正在打造的奇妙世界。传统出版业的三大原罪在我的职业生涯中,见过太多才华横溢的作者被传统出版体系压榨。记得有位... ...[详细]
-
最近以太坊的行情真是让投资者捏了一把汗。价格在1700美元上方徘徊多日,但迟迟无法突破1800美元这个重要心理关口。作为一名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不得不承认,当前的盘面确实让人有些担忧。从技术面来看,以太坊在1800-1900美元区间积累了大量历史套牢盘。每次价格接近这个区域,都会遭遇明显的抛压。记得上周三那次突然拉升,眼看要冲破1800美元了,结果瞬间就砸下来100多美元,把追高的投资者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圈内朋友总问我:"老张,现在做去中心化交易所DEX,在国内会不会踩雷?"作为一个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,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聊聊。DEX到底是个啥?简单来说,DEX就像是一个没有老板的菜市场。在这里,买卖双方直接交易,不需要像传统交易所那样把资金交给"市场管理处"保管。记得去年有个朋友在某中心化交易所存了5个比特币,结果平台跑路了,到现在还没追回。这种事情在DEX上几乎不可能发生,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听说比特币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时,内心的金融学常识让我本能地抗拒。毕竟我们这一代金融从业者,哪个不是被教导"加密货币=高风险"长大的?但K33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报告确实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新角度。惊人的1%法则想象一下你正在喝一杯传统金融界的"特调鸡尾酒"——60%股票+40%债券的标准配方。现在有人建议你往里面滴入1%的"比特币调味剂",结果这杯酒的抗风险能力居然神奇地提升... ...[详细]